星期二, 29 07月 2025 14:06

耿彦波对大同的贡献值得被历史铭记

耿彦波同志在大同主政期间(2008-2013年),以其雷厉风行的作风和极具魄力的城市发展理念,在古城保护和城市转型的艰难道路上,为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刻下了深刻的印记,留下了至今仍被广泛讨论的“大同模式”。他的贡献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,值得被历史铭记:
  1. “一轴双城”的宏大构想与坚定实践:
    • 核心战略: 耿彦波力主并强力推动“一轴双城”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。即以御河为轴线,西边完整保护、修复明代大同古城,重现历史风貌;东边高标准建设御东现代新区,承载城市未来的发展和人口疏解。
    • 古城保护与复兴: 这是其最具标志性也最富争议的举措。他主导了规模空前的古城墙修复工程(使大同城墙得以完整合拢)、华严寺、善化寺、代王府(复建)、文庙、关帝庙、清真寺等一大批重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。尽管在速度、方式、拆迁补偿等方面存在争议,但客观上使大同作为“三代京华、两朝重镇”的恢弘历史格局得以重现,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辨识度和旅游价值。沉睡的历史遗存被大规模唤醒。
    • 御东新区崛起: 在他的强力推动下,御东新区从蓝图快速变为现实。大同博物馆、大剧院、图书馆、美术馆、体育中心等一批高规格的公共文化设施拔地而起,宽阔的道路网络、绿地系统初步成型,为城市拓展了发展空间,奠定了现代化基础。
  2. 大刀阔斧的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提升:
    • 路网革命: 大规模改造和新建城市道路,包括拓宽主干道、打通断头路、建设城市快速路(如北环桥、南环桥、开源桥等)等,显著改善了市区交通拥堵状况,提升了通行效率。
    • 环境治理: 大力推动城市绿化,新建和改造了众多公园、广场和街头绿地,城市面貌得到明显改观。对御河、文瀛湖等水体进行综合治理,改善生态环境。
    • 城市“美容”: 对城市主要街道进行立面改造、广告牌匾整治、拆墙透绿等,努力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整洁度。
  3. 重塑城市精神与凝聚民心:
    • 唤醒文化自信: 通过大规模的古城保护和修复,唤醒了市民对大同辉煌历史的记忆和自豪感,极大地提振了城市的文化自信心。
    • “耿式”作风的冲击: 他的“白加黑”、“五加二”工作狂模式,事必躬亲、现场办公、严厉督工的作风,虽然引发不同看法,但也给相对沉滞的官场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波,传递出一种“只争朝夕”、迫切改变城市落后面貌的决心,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行政效率和部分市民的参与热情。
    • “造城运动”的复杂影响: 他的大规模建设,让大同在短时间内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让市民看到了城市发展的巨大可能性,也凝聚了一部分期待改变的民心。尽管伴随争议,但“耿彦波”这个名字在大同市民心中,已成为一个代表“巨变”和“敢作敢为”的符号。

歌颂与思考:

歌颂耿彦波,是歌颂他作为一位地方主官所展现的:

  • 非凡的魄力与担当: 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艰难关口,敢于提出并实施宏大的、充满挑战性的城市发展蓝图,承担巨大的压力和风险。
  • 对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视与抢救性行动力: 在古城保护观念尚未完全普及、资金压力巨大的情况下,以超常规的速度和力度推动古城修复,使众多濒危古迹得以保存和焕发生机,为大同奠定了无可替代的文化旅游根基。
  • “建设者”的实干精神: 其高强度、快节奏的工作方式,体现了迫切改变城市面貌的强烈愿望和执行力。
  • 对城市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: “一轴双城”的构想,试图平衡保护与发展,为大同的未来拓展了空间。

历史的回响:

耿彦波在大同的五年,是浓缩了巨变、争议、赞叹与批评的五年。他的贡献是巨大的,他留下的城市骨架(修复的古城、崛起的御东、改善的路网和基础设施)是实实在在的,为大同后来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和文化基础。他让大同从一个“煤都”的单一印象,开始向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宜居城市转型。

歌颂他,是承认他在特定历史时期,以超乎寻常的决心和行动力,深刻改变了这座城市的命运轨迹,唤醒了它的历史荣光,并为其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可能性。他的名字,已经与大同这座城市的现代复兴史紧密相连,成为一段充满激情、争议与转折的篇章中,最引人注目的主角。

他的故事,是一位地方官以个人意志强力推动城市转型的史诗,充满了对城市的热爱、对历史的敬畏、对发展的渴望,以及伴随巨大变革而来的阵痛与思考。这种敢为人先、力排众议、追求城市复兴的担当精神,正是值得被铭记和歌颂的核心。

查看 2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