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日, 18 05月 2025 22:53

歼-20发射新型导弹,超视距外击落3架“敌方飞机”

歼-20超视距三杀隐身敌机:霹雳-15E导弹200公里外破敌纪录,量子雷达240公里精准锁定,AI系统0.8秒判定威胁。当美军还在纠结隐身与载弹量时,歼-20已用"侦控打评"闭环作战链重新定义空战规则——真正优势不是单机隐身,而是让整个作战体系在敌方雷达中"消失"。

2025年3月12日,央视军事频道首次播放了歼-20战斗机在模拟对抗中发射新型导弹的画面,成功以“超视距”作战方式连续击落三架隐身“敌机”。这次演练不仅展示了歼-20的顶尖技术实力,还揭示了现代空战正在向“体系化”和“智能化”转型的趋势。歼-20在此次对抗中使用的导弹很可能是霹雳-15E远程空空导弹,这也是它获胜的关键装备。该导弹配备了双脉冲火箭发动机,射程超过200公里,远远超过美制AIM-120CD导弹的160公里极限,甚至可以与欧洲的“流星”导弹相抗衡。

J20 01

更让人惊叹的是,歼-20或许首次验证了霹雳-17超远程空空导弹在实战中的表现。这款射程达到300公里的“空中长矛”,专门用来对付像预警机、加油机这样的高价值目标。它的外挂能力让歼-20在维持隐身特性时,也能实现超视距的威慑效果!

J20 02

歼-20的探测能力真是让人耳目一新。靠着分布式光学孔径系统(EODAS)和量子雷达融合的技术,它能够在240公里外精准锁定目标,并通过机载AI在0.8秒内搞定威胁等级判定,把战场信息实时转化为三维全息影像,轻松实现“先发现,先攻击”,就连美国F22也追不上啊!在这次演练中,歼-20没有使用“野兽模式”的极限外挂,而是选择隐身配置,内置了4枚霹雳-15导弹,再加上侧弹舱的霹雳-10格斗弹,完美做到在保持低可探测性的同时进行打击,这种策略显示了中国空军在隐身性能和火力强度上的精准平衡!

J20 03

歼-20的战术灵活性,真是超乎大家的想象。在面对非隐身目标时,它能通过外挂8到14枚导弹进入“野兽模式”,简直就是个“空中武库”,利用超音速巡航能力快速突防。再加上涡扇-15发动机的支持,它能持续保持1.6马赫的飞行速度,发射完导弹后也能迅速脱离战场,重新隐身。这种“打带跑”的战术,既避免了外挂对隐身性能的长时间影响,又弥补了内置弹舱载弹量不足的问题。

J20 04

歼-20真正的威胁,体现在它作为“战场核心节点”的系统整合能力上。在演练中,歼-20与预警机、无人机群以及地面雷达系统紧密配合,形成了“侦-控-打-评”的闭环作战链。比如,无人机群前去诱敌并标记目标时,歼-20可以借助高速数据链来指挥后方导弹进行“A射B导”,甚至能指挥霹雳-17对400公里外的目标展开跨域打击。这种协同作战模式,彻底颠覆了传统空战单机对抗的思维方式。有美军专家指出,歼-20带来的威胁“不在于隐身本身,而在于它让整个作战体系隐身”,通过干扰、欺骗和分布式打击,让敌方雷达系统在还没察觉之时就已经瘫痪!

J20 05

虽说这次演练凸显了歼-20的强大地位,但潜在的挑战确实值得注意。美军正在加速研发AIM-260导弹,这种新型导弹的射程达到了260公里。他们还试图通过F-35的“忠诚僚机”项目来效仿中国的协同作战方式。此外,像量子雷达和高能微波武器这样的反隐身技术的不断涌现,可能会迫使歼-20在电子对抗和机动突防的能力上更进一步。隐身战机的最终目标并不是完全不被发现,而是让对方的作战体系失去效能。这次央视揭露的对抗演练,恰好反映了这一理念,这也意味着未来空战的胜负,关键在于谁能更快把技术优势转化为打破局面的能力!

J20 06

歼-20的演变,从最初的“追赶者”变成如今的“规则制定者”,展现了中国空军在“技术-战术-体系”方面的创新思路。这场超视距猎杀演练,不光是对装备性能的炫耀,更是对“未来战争赢家逻辑”的深入解读:当敌手还在纠结隐身性和载弹量之间的取舍时,中国已经通过实战证明,真正的优势在于重新界定战场规则。

查看 67
本栏更多文章: « 青电行